截至目前,棉花補貼發(fā)放工作已持續(xù)數月,新疆地區(qū)大部分棉農都順利拿到了全額補貼。其中新疆自治區(qū)面積最終補貼標準達到267.63元/畝,陸地棉產量補貼標準為0.688元/公斤,特種棉產量補貼標準為0.893元/公斤,根據棉花畝產差異,自治區(qū)棉農每畝棉花所獲補貼資金總額大致在400-500元。而內地九個棉花補貼省份中,已有五個省份發(fā)布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實施方案,均是按照植棉面積進行補貼。由于九省棉花面積、產量有所差異,補貼金額也略有不同,以目前得到的數據來看,山東省的補貼金額最高,每畝補貼235元,預計其他省份補貼金額都將在200元上下,數值不會相差太大。
據中國棉協調查顯示,春節(jié)過后,全國平均植棉意向下降23%。分區(qū)域看,新疆棉區(qū)目標價格補貼基本到位,植棉意向較前期有所回升,內地棉區(qū)植棉意向變動不大。其中,2月新疆全區(qū)植棉意向同比下降8.25%,降幅環(huán)比減少3.3個百分點。被調查棉農中,準備減少植棉面積的棉農占9.78%,增加戶占3.4%,與上年持平的占58.99%,還有27.83%的棉農仍在徘徊觀望中。新疆棉農選擇繼續(xù)種植棉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玉米、甜菜、番茄等農作物沒有補貼;二是棉農近幾年植棉技術提高,對其它作物的種植方式較為陌生。三是農田設施也基本符合棉花種植的要求。
截至2月底,黃河流域籽棉交售進度在60%以上,同比下降20%,表明棉農對2015年種植棉花信心不足。部分地區(qū)雖已預留植棉田地,但是否植棉,還要看最終收益情況。長江流域雨雪較多,籽棉交售進度在90%以上,但仍慢于去年同期,隨著江蘇、江西、安徽各省補貼政策陸續(xù)出臺,植棉意向有所回升,達到38.61%,環(huán)比增加3.26個百分點。
以上情況表明,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持國內棉花生產穩(wěn)定的作用,較好的完成了其2014年的使命。眼下即將進入春耕備播階段,迎來又一個植棉輪回,而棉農將會根據自己獲得的補貼收益和市場預判,做出最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