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4月22日),市場傳聞相關部委開會討論食糖供給的消息觸發(fā)盤面巨幅波動,日內振幅達241元/噸,市場上漲至此飽含敏感與遲疑。市場邏輯并未發(fā)生改變,鄭糖短期上行速度減緩,但牛市激情不變。
國內減產奠定長期牛市基礎
3月底,筆者在廣西部分蔗區(qū)就苗情長勢及2015/2016榨季農民種植意愿進行了調研,調研中得知,農民對于上榨季400元/噸的甘蔗收購價格普遍不滿意,加之兩次臺風造成的單產下降,農民收益其實等于掙的是自己砍收甘蔗的工錢,如果雇人砍收基本沒收益,這使得農民甘蔗種植積極性明顯下降。
即使今年部分糖廠針對自己所在蔗區(qū)給予了420—430元/噸不等的保底收購價格,但從調研情況來看,除崇左地區(qū)因信息相對閉塞,有較強的種植習慣外,其他蔗區(qū)種植意愿普遍下降,降幅以柳州、來賓為甚,部分地區(qū)甚至沒有留蔗種,種植面積減少超過30%。桉樹、柑橘等作物替代明顯,2015/2016榨季甘蔗種植面積相比于2014/2015榨季仍會繼續(xù)下降。
另外,甘蔗苗情長勢也不樂觀,收益下降使得農民田間管理投入減少,勢必影響畝產。種植面積減少引發(fā)的產量降低是此輪鄭糖牛市的基礎,盡管盤面累積了大量漲幅,但這種減少是周期性的,對鄭糖遠月合約而言牛市是長期趨勢。
食糖進口節(jié)奏成關鍵
隨著廣西甘蔗收榨,全國食糖產量基本已經確定,本榨季進入純消費季節(jié)。消費端的變化相對溫和平緩,對于未來行情影響最大的當數(shù)進口因素。目前來看,盡管食糖內外價差持續(xù)擴大,但進口政策年內發(fā)生改變的概率不大。正是看到了進口糖對國內食糖產業(yè)的沖擊,才有了目前的食糖被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進口總量控制等相關政策。糖價從年初的4400元/噸上漲到4月27日的5500元/噸,糖廠在連續(xù)兩個榨季虧損后回到盈利水平,如果此時放松進口,釋放管控松動信號,無疑會使得糖價急轉直下,對行業(yè)的發(fā)展與穩(wěn)定實非益事。在政策不發(fā)生大改變的邏輯下,我們估算目前的供需形勢,本榨季產量預估1050萬噸。
截至3月底,全國累計產糖955.14萬噸,工業(yè)庫存523.7萬噸。庫存處于近年來最低水平。3月我國進口糖49.1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9.3%,至此2015年累計進口糖100萬噸。按照全年進口糖400萬噸測算,2015年食糖還有300萬噸的進口量,本榨季還有6個月的時間,參考此前三個榨季,同期食糖進口量分別為251萬噸、239萬噸、154萬噸,如果進口節(jié)奏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6個月食糖進口量約為200萬噸。不考慮原糖加工時間差,國內食糖可供應量約為818萬噸,10—11月缺糖的可能性較大。
實際上,牛市也并非一帆風順,食糖現(xiàn)貨價格在5500元/噸附近徘徊,需要一段時間等待中間商、消費企業(yè)的認可。走私糖亦是潛在風險,隨著食糖內外價差的進一步擴大,勢必會激發(fā)走私糖鋌而走險行為。走私糖總量難以估測,該因素對盤面的影響也會隨著糖價絕對價格的升高而逐漸被市場注意到。
總的來看,行情短暫調整無礙糖價長期牛市,未來食糖進口節(jié)奏是關鍵。在供求緊平衡的情況下,一旦遇到極端天氣,鄭糖遠月合約極易走出爆發(fā)式上行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