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鞍山市發(fā)展與改革委成本監(jiān)審處發(fā)布海城和岫巖29個農調戶存售糧情況:糧食播種面積276.37畝,戶均播種面積9.53畝,種植糧食品種主要以粳稻、玉米為主。截至4月1日,與上年同期相比戶均存糧數量下降5.53%,戶均售糧數量增加3.6%;售糧渠道仍以個體私營糧食經營戶上門收購為主;當前糧食價格穩(wěn)步走高,農戶在留足食用糧后,急于變現備耕,多將糧食全部出售。
從數據分析,2014年我市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糧食產量顯著增加。今年我市重點推廣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等關鍵增產技術,提高了粳稻的產量。農戶戶均粳稻、玉米產量均比上年增加,盡管豆類有所減少,但其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小,對糧食總產量影響不大,糧食產量總體上仍比上年有所增加。由于糧食產量增加,農戶可支配糧食數量和糧食存量也隨之增加。糧食價格持續(xù)走高,且始終徘徊在較高的位置,而多數農民都不具備儲存和晾曬條件,還有部分農戶急于外出務工,銷售意愿較強。
業(yè)內人士透露,今年農戶的售糧渠道全部為個體商販收購。其原因是個體商販市場信息靈通,價格隨行就市,現款現貨,看糧估價,收購糧食的方法、方式靈活多變,有些個體商販到農村設點收購農戶的糧食,甚至到田間地頭直接收糧,農戶更覺得賣糧手續(xù)簡便,省時省力,很受農民歡迎。受市場供求關系、人工成本提高及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糧食生產成本上漲幅度較大,但國家及時公布了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格,有力地保障了農民的利益。大多數農戶認為市場價格合理,收購價格較高,達到了心理預期,因此將糧食大部分予以出售。隨著天氣轉暖,我市的農戶陸續(xù)開始備耕,預計春播之前農戶將售出絕大部分余糧,以籌集資金備耕。
相關人士建議,在人工成本、農資價格不斷上漲,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糧食部門要合理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糧食補貼要向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傾斜,向糧食種植大戶傾斜,向規(guī)模經營傾斜,完善補貼發(fā)放方式,推行補貼與糧食貢獻掛鉤,多賣糧多補貼,誰種糧誰得補貼。通過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的遞增,沖抵農資價格上漲給農民生產帶來的壓力。拓寬糧食購銷渠道,特別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要改變糧食收購方式,多方籌集資金,拓寬渠道收糧,改變“坐庫收購”為“下鄉(xiāng)設點”或“走村串戶”上門收購,嚴格執(zhí)行國家糧油質量標準和收購價格,加大糧食收購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服務水平,搶抓糧源。農戶要選用優(yōu)質高效的農產品品種,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種植結構。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要推進農業(yè)生產創(chuàng)新,總結、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經驗,控制自然災害及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深入推進現代農業(yè)示范區(qū)和農村改革試驗區(q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