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臨儲菜籽收購政策大幅調整,國家不再收臨儲菜油,只給予7個主產省收購補貼,怎么收、怎么補完全由各省級政府決定。從當前各地菜籽收購情況看,今年菜籽將不會出現集中上市的熱鬧場面,菜油、菜粕也將面臨不同的價格走勢。
觀望氛圍較重收購進度緩慢
國家糧食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0日,江蘇、湖北等9個主產區(qū)各類糧食企業(yè)收購新產油菜籽22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66萬噸。去年同期因中儲糧嚴查進口菜油入儲,12個主產省菜籽收購量同比下降36.6%。
今年各省收購補貼細則不明確,市場普遍存在觀望心理。往年此時本應是菜籽上市高峰期,今年各油廠卻門可羅雀,收購進度十分緩慢。
監(jiān)測顯示,湖北油菜籽收購價格為1.70~1.90元/斤,水雜要求較為嚴格。其中,黃岡地區(qū)收購價1.7~1.8元/斤,水雜12%左右,貿易商收購量較大,前期成本為1.9~2.0元/斤,近日收購價格降至1.7元/斤,當地農戶手中菜籽數量約有三成,油廠收購量則更少;江陵、潛江、監(jiān)利等地菜籽收購價集中于1.90元/斤,當地油廠少有開秤,多數為貿易商收購,且菜籽大量流向四川、貴州、湖南等地,數量占當地產量三至四成;荊門、荊州沙洋等地農戶惜售心理較重,等待政府出臺補貼政策,部分貿易商將菜籽交給油廠,但大部分沒有結價,農戶手中菜籽仍有六成。
江蘇菜籽收購價格為1.65~1.8元/斤,相對較低,當前農戶收入來源并不在農業(yè),惜售意愿并不強,主要是種糧大戶虧損嚴重,存在惜售情緒,但整體銷售進度快于湖北。
湖南菜籽小榨收購價1.85~1.98元/斤,當地菜籽數量較少,從湖北調入不少,價格略高于湖北荊州南部地區(qū)。今年農戶使用油菜籽兌換菜油的現象較普遍,通常100斤菜籽兌換45 斤菜油;菜粕作為加工費歸油廠處理。
兌換菜油的主要是油菜籽種植面積相對較少的農戶。
市場期待盡快出臺補貼細則
6月18日國家糧食局發(fā)布了《關于做好2015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首先,以文件的形式證明了之前的市場傳聞:國家不再啟動油菜籽臨時收儲工作,收購工作由地方政府自行組織,中央給予主產省菜籽補貼,補貼范圍包括7個省份,而非傳言的5個省。
其次,通知強調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實現油菜籽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形成,促進市場有序流通和產業(yè)健康發(fā)展。市場化成為主旋律,政策改革勢在必行。
第三,通知明確了2015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責任單位是各省級人民政府。并督促地方政府盡快出臺相關補貼政策,避免出現農民賣籽難的問題。
第四,發(fā)文單位包括農業(yè)部,往年農業(yè)部不參與臨儲菜籽收購工作,這也使得補貼直接發(fā)放給農戶的方式可操作性增強。
另外,點名農發(fā)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yè)給予信貸支持。
通知并無新意,市場關注焦點仍然是各省級政府,但各省又面臨不同的情況。四川省小榨盛行,省內菜籽基本都能消化,還需從周邊省調入,即使沒有臨儲收購,菜籽收購價格波動也能接受;湖南、河南、貴州油菜籽真實產量較少,且集中在少數幾個市縣,補貼的方式、方法靈活性較大,政府壓力不大;江蘇、安徽農民收入較高,主要是種糧大戶受到較大沖擊,等待政策的出臺。
湖北作為全國產量最大的省份,正如那句“世界菜籽看中國、中國菜籽看湖北”一樣,其政策方向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但是由于國家給的補貼較少,省里配套資金有限,對于怎么補、補多少的問題也是左右為難。預計短期內各省政策還將在研究中等待,市 場化緩慢收購可能性較大。
進口菜油受臨儲政策影響有限
當前,國內東南沿海地區(qū)四級進口菜油市場報價5750~5850元/噸,總體保持穩(wěn)定,進口菜籽成本上調,油廠壓榨處于理論虧損狀態(tài),且菜粕走貨不暢,價格下行壓力較大。而國產菜油因菜籽上市推遲,集中上市期延后,削弱對市場沖擊,上半年菜油進口量也出現下滑,油廠挺油意愿較強,因此,菜油相對其他油脂更為堅挺。
盡管國產菜籽油供應預期較去年增加80萬噸,但轉基因與非轉基因菜油的價差可能受到影響而縮小,但進口菜油價格受到成本支撐,受臨儲政策改變影響較小。
期貨市場菜油交割標的對應的是價格偏低的進口菜油,目前市場預期全球菜籽減產,加拿大ICE菜籽期價自5月份以來已累計上漲近20%,11月菜籽進口成本也上漲近400元/噸,至3800元/噸。9月份以后的進口菜籽采購量很少,對后期菜油價格形成支撐。而且厄爾尼諾天氣對油脂整體升水,也支持菜油繼續(xù)走強。
另外,從上周開始持續(xù)近半年的臨儲菜籽油拍賣暫時停止,盡管5月份以來成交一直萎靡,但其對市場信心的提振不容小覷。當前菜油價格受到其他油脂的影響震蕩調整,長期看,菜油價格底部仍將逐步抬高。
國產菜粕可能錯過需求高峰
1~5月份我國菜籽進口同比減少23%,而同期陳塘魚數量較大,刺激了水產料的需求,加上豆粕供應充裕,價格持續(xù)下跌,豆菜粕價差一度接近400元/噸,菜粕性價比下降,國內飼料企業(yè)紛紛下調菜粕在水產料中的比例。
隨著水產養(yǎng)殖旺季的到來,由于養(yǎng)殖收益較差,水產料需求疲軟,而近期南方降雨較多,也不利于水產養(yǎng)殖業(yè),菜粕需求出現下滑。目前,華南地區(qū)菜粕庫存壓力依然較大,多家油廠表示,菜粕銷售已經影響了開機進度。
國產菜粕由于收購政策調整,上市期被推遲,如果在水產養(yǎng)殖的旺季不能被市場消化,那么后期供給壓力將大幅增加。如果說6~7月份進口大豆集中到港,打壓豆粕價格跌至8年低位拖累菜粕下行,那么,8月份以后菜粕的供應壓力將大于豆粕,屆時豆菜粕價差就被快速擴大。
新年度菜籽進口或高位回落
2014/2015年度(6月/5月)我國進口菜籽454萬噸,較上年度增長4.4%,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增幅主要來自年度前4個月,近8個月因壓榨效益不佳進口明顯放緩。2015/2016年度我國油菜籽收購政策調整,不再收購臨儲菜籽,菜油供給較去年增加80多萬噸,同時菜粕與豆粕價差縮小,缺乏競爭力,消費需求預期萎縮。而全球菜籽預期減產,進口成本從低位反彈,加上油粕整體偏弱,油廠壓榨利潤堪憂,預計新年度菜籽進口將下滑至420萬噸。
2014/2015年度(6月/5月)我國菜籽油進口63.1萬噸,遠低于上年同期的125.7萬噸,減幅達49.8%。去年臨儲菜籽收購杜絕了進口菜油進入臨儲,而油菜籽大量進口增加國內菜油供給,加上進口菜籽油內外價格一直倒掛,導致進口量大減。2015/2016年度由于臨儲不再收購菜油,市場供給較上年度增加80萬噸,考慮到進口菜籽數量減少,預計菜油進口量為6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