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第二輪臨儲玉米拍賣在持續(xù)高投放背景下,繼續(xù)保持較高成交率。截至5月11日,累計成交超過2600萬噸,接近去年總成交量的一半,但時間僅用了1個月。
據統(tǒng)計,5月10日臨儲玉米投放390萬噸,成交319萬噸,最高成交價1680元/噸,最低成交價1350元/噸,成交均價1498元/噸,成交率81.69%。
5月11日,臨儲玉米計劃投放410萬噸,成交149萬噸,成交率36.44%,最高成交價1510元/噸,最低成交價1300元/噸,成交均價1401元/噸。本次拍賣糧源均為2012、2014和2015年產糧源。最終成交率因糧源品質及網絡系統(tǒng)問題而較5月首拍出現下滑。
2018年國家臨儲玉米4月12日開拍以來,累計投放量3650萬噸,成交量2663萬噸,成交率72.96%。后期臨儲玉米周度拍賣量將保持在800萬噸左右,市場供應充裕,貿易商、深加工企業(yè)參拍積極性有所下降,成交率和溢價幅度預計將逐步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自4月12日我國臨儲玉米競拍啟動以來,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均價已由3月上旬最高的1965元/噸下跌至1840元/噸,累計下降125元/噸。其中,廣東港口玉米由最高2050元/噸下跌至1850元/噸,累計下跌200元/噸。至此,進口谷物價格優(yōu)勢難以顯現。
據市場消息,目前美國高粱在廣東地區(qū)現貨價格為2000元/噸,澳洲大麥現貨在1800元/噸以上,已基本不具價格優(yōu)勢,美國玉米進口理論報價為1700~1750元/噸,但受制于進口配額。因此,當前“瀉庫”洪流已成為限制谷物進口的最大阻礙。
同時,受對美高粱反傾銷調查初裁影響,4月18日以后,我國高粱進口斷崖式下降,預計2017/2018年度我國高粱進口量為350萬噸,比上月預期下降150萬噸,比上年度減少171萬噸,減幅33%;大麥進口量為700萬噸,與上月預期持平,比上年度減少110萬噸,減幅14%;DDGS進口量為10萬噸,與上月預期持平,比上年度減少64萬噸,減幅86%。玉米及其替代品(高粱、大麥和DDGS)進口量為136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391萬噸,減幅17.6%。
目前,深加工企業(yè)庫存相對充足,飼料養(yǎng)殖業(yè)持續(xù)虧損。在供應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預計國內玉米市場價格易跌難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