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宗商品整體偏空運行,多商品期貨年度收跌。進入2019年,機構相關調研數據顯示,市場對1月大宗商品信心仍顯不足。
多頭信心略好轉
日前,中國大宗商品發(fā)展研究中心(CDRC)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月大宗商品信心指數(CCI)為-0.1。環(huán)比來看,較2018年12月信心略有好轉(2018年12月CCI為-0.27);同比來看,CCI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2018年1月CCI為0.06)。至此,2019年1月CCI與2018年11月、12月形成“三連陰”態(tài)勢。
CDRC秘書長劉心田指出,2019年開年CCI之所以繼續(xù)收陰,原因主要有三點。
具體來看,一是慣性力量,大宗商品市場從2018年10月下半月開始進入新一輪下跌周期,已連續(xù)大跌兩個半月,從10月初至12月底,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累計跌幅超10%,兩個半月時間里從988點跌至880點,市場“元氣大傷”,一時間難以修復,慣性作用下2019年1月難以擺脫跌勢。
二是結構力量,作為大宗商品龍頭也是最基礎原料的原油,從2018年四季度開始就墜入下跌通道,美聯儲加息、沙特增產、美國放松對伊朗制裁等一系列利空導致油價呈現出斷崖式下跌,不斷刷新近三年新低,WTI油價盤中一度跌破45美元/桶關口,Brent也一度跌至50美元/桶低位,從2018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短短一個月時間已回吐前三季度積累的近30%漲幅,油價暴跌使得市場信心驟減,同時也影響了商品價格結構體系,以原油為上游的能源、化工、橡塑甚至紡織板塊出現跟跌可以視為價格的再定位。
三是周期力量,不論是宏觀經濟還是制造業(yè)當前均進入疲軟周期,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因新舊動能轉換疊加去杠桿經濟增速趨緩,而房地產降溫、汽車市場遇冷等大環(huán)境均不示好。2018年三季度開始,能源、化工、橡塑、鋼鐵以及有色金屬板塊等均呈現出直線式下跌,能源、化工類下跌最為明顯,液化氣整個三季度跌幅高達20%,瀝青(2772,74.00,2.74%)跌幅近15%,動力煤(565,0.60,0.11%)跌幅超10%,需求端也正陷入下行周期。
2019年或呈現“熊強牛弱”
“時至年末,國際市場大宗商品行情出現較大幅度波動。2019年初即使出現反彈,也只是熊抬頭而已?!盋DRC核心專家、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中國經濟減速、美聯儲加息等因素依舊施壓大宗商品市場。
他指出,除了原油外,這種基本面的不給力也將會反映在國際市場銅、鋁、鐵礦石等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此前表現相對平和的農產品走勢也變得不明朗,諸如小麥等品種不排除出現跟風下跌的可能。
劉心田強調,在需求預期下滑的前提下,2019年1月大宗商品市場或難有亮眼表現,但跌幅不會太大,從當前部分板塊表現來看,跌勢已放緩,塑料、螺紋鋼甚至有色金屬等已有止跌跡象。對于2019年大宗商品市場,他指出,市場屬性或不太鮮明,“熊牛大戰(zhàn)”不可避免,整體上或“熊強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