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1月28日消息,去年對中國基本金屬貿易而言,是10年來最有趣的一年,進出口均創(chuàng)下多項紀錄。
鋅
中國2018年進口鋅精礦715,355噸,為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并連續(xù)第二年創(chuàng)下進口紀錄。過去兩年共計進口135萬噸。可與此規(guī)模相比的年限為2009年,當時進口高達670,000噸。在全球金融風險不斷蔓延之際,中國對陷入困境的金屬生產商采取支持行動,打破自然套利模式,收存了大量鋅。這一次,中國對精煉鋅的極度渴求,代表著這個市場近期標志性牛市故事的結束。
2018年,多家礦廠關閉,以及由此導致的全球原材料供應緊張,對中國冶煉廠造成了沉重打擊。2019年情況將有所轉變。Wood Mackenzie分析師預計,“鋅礦供應的大幅增加將超過精煉鋅產量的增長,導致鋅精礦過剩并可補充此前耗盡的鋅精礦庫存。”然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的鋅冶煉廠能否克服利潤萎縮和環(huán)境壓力,將過剩的原材料加工成鋅。
鉛
2018年,中國進口了12.8萬噸精煉鉛,使2017年和2018年的累計進口量達20.6萬噸。與鋅一樣,此種規(guī)模的進口量僅在2008年時可見。2013-2016年期間,中國實際上是精煉鉛的凈出口國,去年上半年曾保持短暫凈出口,此后開始加速進口。
就像鋅一樣,這是一個全球原材料短缺和中國整治國內環(huán)境的故事。金屬鋅礦產量的上升應會緩解鉛的供應鏈緊張,但中國無意解除鉛行業(yè)面臨的環(huán)境壓力。事實上,Wood Mackenzie指出,今年未能獲得排放許可的鉛冶煉廠都將被關閉,而規(guī)模較小的二級生產部門將繼續(xù)萎縮。
鋁
中國一直是氧化鋁的凈進口國。氧化鋁是生產原鋁的中間原料。 去年以前,出口的最高水平僅為2015年錄得的292,600噸。到2018年,這一數字激增至146萬噸。
中國巨大的鋁半成品出口讓全球其他地方的生產商感到沮喪,但無人心生抱怨。實際上,去年2月位于巴西的Alunorte氧化鋁廠部分中斷導致出現320萬噸供應缺口,已由中國彌補。這一缺口有望在今年關閉。海德魯公司(Hydro)本月稍早獲得了州政府的批準,恢復全面運作。
錫
中國去年出口了6,078噸精煉錫,自2007年來首次成為精煉錫凈出口國。這一歷史對比很能說明問題,因為2008年初,由于10%的出口稅開始征收,精煉錫出口突然中斷。自此,中國成為穩(wěn)定的凈進口國,至少在總體水平上是這樣。去年的轉變證實出口稅在2018年初被悄悄降低。此舉未經宣布,甚至讓中國貿易商措手不及。隨著中國國內生產商開始考慮免稅出口的可能性,貿易流通調整需要花費一段時間。
原則上,鑒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精煉錫生產國,預計今年還會有更多出口商跟進。然而,內部供應動態(tài)是否允許中國繼續(xù)以此種速度出口,目前還沒有定論。近年來,中國嚴重依賴鄰國緬甸的金屬原材料,這一意外好處可能即將消失。
國際錫協會(ITA)的數據顯示,緬甸礦山的產量和品位一直在迅速下降。庫存已經耗盡,舊礦亦已進行改造。但在去年中國錫精礦進口下降25%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這一放緩趨勢尤為明顯。
而幾家中國生產商選擇在2018年年底前停機檢修。當時ITA預測,中國全年精煉錫產量將下降8%。在中國原材料供應鏈重新調整以適應緬甸的精礦進口減少之前,精煉錫出口可能被限制在相對適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