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之間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已開始令中東產(chǎn)油國擔憂,他們預計這一爭端將損害中國的石油進口并導致美元上漲。然而,就中國的石油需求而言,貿易爭端到目前為止并不是唯一令人擔憂的原因。
巴林石油部長本周告訴CNBC,“顯然貿易問題將繼續(xù)以負面方式影響需求。”
阿曼石油部高官也表示認同,他指出,通常人們往往關注供應方面,擔心如果伊朗停止供應會怎樣。但是現(xiàn)在有一種風險是,需求也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中國減少石油消費會怎樣?
中東產(chǎn)油國可能不愿意承認的是,這可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政府為獨立煉油廠推出了新的稅務報告制度,以改善稅收和交易監(jiān)控。這影響了茶壺煉油廠的利潤率并壓低了他們的進口。
獨立煉油廠自出現(xiàn)以來已成為中國石油需求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占該國原油進口總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然而,由于稅制改革,事情正在發(fā)生變化。以前,茶壺煉廠享受地方政府的減稅優(yōu)惠,旨在刺激該地區(qū)的就業(yè),但現(xiàn)在所有的錢都進入中央政府,不再有稅收優(yōu)惠。
而且這還不是全部。據(jù)WoodMackenzie分析師稱,由于替代能源使用以及貨運系統(tǒng)效率提高,中國的石油需求料將放緩。究總監(jiān)SushantGupta上個月告訴CNBC,電力和天然氣將越來越多地取代原油作為燃料來源,而中國貨運系統(tǒng)的效率提升將減少對柴油的需求。
除了這些長期趨勢之外,短期需求可能會受到伊朗制裁的影響,伊朗制裁料將推高油價。盡管中國無意暫停其伊朗原油的使用,使用伊朗承保的油輪以避免美國制裁的懲罰。
然而,中東產(chǎn)油國可能會有一線希望。雖然他們擔心與美國的貿易爭端可能會損害中國的石油需求,因為關稅可能會減緩其經(jīng)濟增長,但如果中國決定對美國原油征收關稅,那么從中東進口的原油也有可能增加-這個可能性自5月份以來就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但是目前還是只是一種可能性。
從長期來看,中東產(chǎn)油國可能需要轉向印度,因為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印度的中產(chǎn)階級正在增長,汽車銷售也在增長;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道路上走得更遠。而印度本國原油產(chǎn)量很低。WoodMac預計,2017年至2035年間印度石油需求將增長35億桶/天,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一。因此,即使中國需求放緩,中東石油仍將占有一席之地。